山体滑塌,也称为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地震:
强烈的地震可以破坏坡体平衡,导致坡体崩塌。
降雨和融雪:
特别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大暴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产生孔隙水压力,从而诱发滑塌。
地表水冲刷:
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和浸泡也能诱发滑塌。
地质构造:
斜坡的岩、土体被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为滑坡提供了条件。
地形地貌:
具有一定坡度的斜坡,尤其是陡峭的斜坡,更容易发生滑塌。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如软化岩、土,降低其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对滑面的影响尤为显著。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
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能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诱发滑塌。
其他人类活动:
如过度采矿、砍伐植被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的自然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的稳定性,增加了滑塌的风险。
预兆
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突然干枯。
滑坡体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
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
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了解这些诱发因素和预兆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山体滑塌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