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倾向指的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刺激组织成完整、有意义的整体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概念源自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由韦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等心理学家提出。完形心理学认为,学习不仅仅是通过试错来形成联结,而是个体主动构建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完形倾向体现了人类倾向于心理上组织信息,以填补或连接不完整或有缺口的心理图像,从而形成有意义的整体。
完形心理学还强调,当个体面对多种需求或图像时,他们有能力调整优先顺序,避免内在冲突,并延迟满足某些需求,以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这一理论被看作是适合东方人的心理治疗学派之一。